海纳百川 去粗取精 大道至简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平台

为什么要缅怀悼念吴建民大使?

发布:尤德才2023-06-03 条评论 条浏览分类: 互相交流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1/2/156749467.html
阅读(9670) 回复(139)  2016-06-19 14:47:43赞(7)
 
为什么要缅怀悼念吴建民大使?
 
厦门  尤德才
 
       刚看了凯迪网主页上“跟吴建民激辩过的这些人为何第一时间悼念他”一文。认为不仅与吴大使激辩过人要悼念他,吴老的睿智对中国外交、对中国未来的崛起,中华民族复兴,仍至世界和平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样值得世人缅怀悼念。哪怕像本人这样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社会团体、或宗教团体,没有组织的社会弃儿,对失去一位睿智外交的杰出人才,也深感痛惜!
 
       在2014年,通过凯迪论坛的链接,看到吴建民与军方学者罗援在凤凰卫视栏目《寰宇大战略》中激辩的视频,才知道吴健民名字,中国还有位睿智清醒的外交官。在长期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统治,极端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猖獗、国际关系异常复杂的当下,吴大使能首当其冲,明时析理,与时俱进,让人肃然起敬。看完辩论视频之后,又看了吴建民大使“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罗援将军“美国到亚太来干什么”等文章,认为中国崛起强盛需要吴建民大使的世界眼光、与时俱进的智慧,罗援将军的忧患意识。
   
      我以为,吴大使的很多看法是国家层面,具有世界眼光、与时俱进的智慧。由于吴健民大使是体制中人,也代表政府官方,话语或许还有保留,或难言之隐原因,如外交也是内政,21世纪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华文化……等问题方面,无法作具体解释。这里让我这无知无畏的社会弃儿,就吴大使某些看法作进一步阐述,欢迎指正。
 
      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却引起一些国家不安和担忧。掀起了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政治不确定论”等等。跟随各式各样威胁论的对策也随之而来,“接触”、“平衡”、“围堵”、“遏制”等等。好邻居、朋友越来越少?特别是邻国实行民主宪政后,往往就跟我们貌合神离,甚至加入美国安保条约,成为美国盟友。
 
       这些年来,中国也给其他国家免掉了多少债务,提供了多少无息贷款,人家照收不误,却没有像美国与欧盟或北约那种基于价值认同而结成的盟友。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什么南海问题的,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未对中国九段线内南海主权主张提出异议。今天,南海问题不仅突显,甚至出现扩大化和国际化。美国宣布“重返亚洲”,并联合几个国家形成弧形包围圈,遏制中国。甚至菲律宾这样弱小的国家也对中国发出不惜一战的叫嚣。问题出在那里?
 
       吴大使认为,时代变了,很多东西要跟着变,不能停留在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世界已从冷战、对抗、冲突,朝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互利共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开放是国家强盛之道的必由之路没有变;我们应当走出长期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统治,极端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应当有开放、包容、自信、平等的精神。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中央帝国,大家来朝贺,唐朝盛世的历史时代的概念,已经过去了。再回到历史,要走向歧途,走向灭亡;21世纪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华文化……。
 
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国家强盛之道?外交也是内政?21世纪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华文化……。
 
       纵观世界史,民族兴衰和大国兴衰更替是有其因果。近代150多年的人类现代化进程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其大国兴衰更替所留下各具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世界近代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民族在崛起过程中,必须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与时俱进,革新内政当自强。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最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很强自我反思,强烈忧患意识,不分敌友,吸收全人类,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明成果,‘海纳百川’。一个缺乏反思,不敢正视自身弱点,只看他人弱点的民族注定会堕落的;只有发现和学习他人优点,同时又敢于正视自己弱点的人,才会不但自我完善,才能得以超越成为强大民族和国家。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堪称伟大的帝王。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像彼得一世,远涉重洋去国外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在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师傅和工友们都推荐他为“优秀工匠”。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当年日本比中国还封闭落后,怎么它一个明治维新就崛起了?
 
  在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 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严重制约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1853年7月8日,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开港通商。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面对坚船利炮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日本的,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接踵而来的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蜂拥而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年轻的明治天皇新政府如何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困境?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明治天皇新政府认为闭关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落后必挨打。必须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与时俱进,才可能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1871年,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支撑一支近百人岩仓使节团(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从横滨港出发,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1868年4月15日,颁布了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总纲领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并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通过明治维新,励精图治,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唯一挤入大国列强行列。
 
  中日两国的近现代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日本不仅迅速完成了近代化的历程,成为一个世界性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中国则不仅在近代化的过程中饱经沧桑,而且,时至今日也依然还在现代化的途程之中蹒跚跄踉。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近代中国抱残守缺、闭关锁国。明朝海禁、清朝闭关、近代深挖洞。日本则不同,很善于吸收、接受、同化外来文化 ,如先后吸收了儒家(唐代)、西方民主宪政和科学技术(近代),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
 
  反观中国近代落后原因,中国曾经是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经济强国,对同时代而言,曾经是很先进文明的民族。明朝之前的中国并没有落后于世界,明朝的中国在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进入强大和发达国家的行列,甚至在康熙时期的清朝,中国各项指标都在世界前列。1700年到1820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一,晚清GDP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前仍是世界第一,也成为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强盛,启蒙运动,现代化的引擎。
 
  遗憾的是,因缺乏与时倶进,长期集权体制、思想专制、闭关锁国政策等等。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其他国家都是蛮夷,思想僵化,后果直接导致了在人文、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全面落后。尤其是乾隆朝这一段时期,因闭关、固守旧规丧失了通过革新与世界文明同发展的历史机遇。此时西方的文艺复兴,后来的世界工业革命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直接引发西方的思想解放,人文精神、民主宪政、科学在西方已成了潮流。从而导致经济体制的落后、政治体制的落后、军事领域等落后。
 
  甲午战败并非偶然。日本对甲午战争是场蓄谋已久的战争,战前七年就有战争方案。派间谍到中国搜集情报,研究中国民情、军情和国情。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完成了《征讨清国策案》。 在《征讨清国策案》指出,“今日清国之人民,只知有本国而不知有外国,沿袭自尊自大之旧习,且疏于天下之形势,乃无智愚昧之人民。” 清朝政府自尊自大,抱残守缺、盲于世界、聋于周边,闭关自守,即使学习了外面的东西,也学点“技器”上皮毛,学不到思想和制度层面的精髓。做不到知己知彼,不吃败仗几无可能。泱泱五千年中华大地第一次也只有在清朝时与世界差距如此之大、如此落后、如此受到屈辱,逃不过丧权辱国的命运。
 
   “外交也是内政”,中国有句老话“家里不和外人欺”,只有家和万事兴,列强就不敢欺负你。一个国家民族最终还是取决于软硬实力。没有硬实力,会被打败。没有软实力,不打自败。我以为,当下中国内忧超过了外患。 内忧招致外患,甚至两者交替影响,互为因果,中国继续崛起变得日益困难,改革面临深层次转型。我们应消除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想的影响,种下缺乏价值观混乱、内耗之祸根,乱折腾,误国误民。否则,只会形成社会分裂,不打自败。
 
      中国要在世界有话语权,中华民族要伟大复兴和崛起,消除对“中国威胁论”的疑虑?中国未来的崛起之路靠硬实力是办不到的,甚至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反感、恐惧,以至对抗。而且,没有软实力,硬实力也不会长久,甚至不打自败。唯有靠强大的、无坚不摧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和谐”软实力,将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去更好的处理人类事务,创造“和而不同”的新秩序。正如吴大使所指出:21世纪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华文化……。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成为超级大国主要取决于其文化价值观是否最具有普世价值。因为文化的影响不同于政治与军事,通过武力与强制的手段来迫使人就范,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且影响总是有限的,它只能作用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期。被黑格尔称赞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的拿破仑,在临死前说:“我曾经统领百万雄师,现在却空无一人;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世间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剑。从长远看,精神必将打败利剑。”
 
  从世界历史上看,武力称霸如赫梯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奥古斯都古罗马帝国、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十六世纪后用坚船利炮在海上称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均已相继衰落,武力霸权是不能持久的。 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西班牙试过、法国试过,拿破仑试图创立世界帝国,也都失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国家主义和希特勒的战争主义的错误思想、错误的观念,必导致错误的行为,导致失败、甚至是巨大的灾难。
 
  然而,精神文化的传播不受国界、民族、语言以及时间的限制,它可以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取向。当然,它要求该文化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具备让人信服的合理内核,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西方民主宪政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能接受的文化价值观念就是最好的例证。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民主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存,逆之者亡!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实行民主宪政,如火如荼。
 
  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为什么最具有普世价值? 21世纪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为什么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走过两次世界大战,见到了世界的辉煌与衰败。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讨论关于东方西方文化及未来世界文明发展问题长达两年。最终得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非常震惊的理论:人类未来的文明不属于先进的西方,而属于当时感觉毫不起眼的中国。地球文明将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为什么?它的奥妙在于“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道法自然,和生万物,谐得自然,万物万象之根本也。”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最具有普世价值。
 
       中华“和谐”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在国家治理上“政通人和”、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百姓日用不知。
 
       中华文化核心“和谐“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成果之一。把握了“和谐”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就是把握了中华文化价值核心和政治文明精髓。“和谐”最具有普世价值。在今天全球化的新时代,愈益显示其智慧的光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世界”具有恒久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救世良方。
 
       看一下,当今世界宗教之间的冲突,影响世界和平,社会和谐,造成多少人间悲剧。最为激烈的宗教冲突发生在中东。宗教本是引导人们向善的力量,为何人们却走向暴力了呢?问题在于这些宗教自认为只有本教信仰的神才是唯一的真神,唯一的上帝。具有排他性,缺乏“和谐”理念。造成有人根据信仰把人类分成了朋友和敌人,相同信仰的人才是朋友,异教徒则是敌人,种下战争、内耗之祸根。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像中华文化没有排他性的文化,讲究“和谐共处”、 “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立中求和谐的价值观。中华文化有容乃大,什么都容,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拜火教、萨满教........并讲入乡随俗。中华文化没有受什么这个理论和思想、那个宗教和主义的束缚,坚持着坚持那,充满着意识形态,画地为牢不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既可以成为佛教徒,基督教徒,也可以成为伊斯兰教徒。我们难以想像上帝和真主能同处一座教堂。但在中国,孔子,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却可以共处一室。到目前为止,中国基本上没发生过激烈的宗教冲突,也没有对异教徒进行过大规模的清洗和屠杀。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在中国都存在了几百年以上,而且拥有广泛的信徒,基本上他们都能和谐相处。
 
       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的问题上,还是在地区之间、组织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问题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和谐”理念,化争斗为和解、转怒目为和颜、变相残为相携,相容并蓄、包容共济。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各种矛盾就会逐步化解,家庭幸福、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万教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和平。
    
       由此可见, 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的中华文化“和谐”核心价值观,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共同繁荣世界,具有着现实意义和时代无法估量的价值的救世良方。
 
  忧患是盛世之理,忧患才能长盛久安,是盛世不衰之大智慧!吴大使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罗援将军:“美国到亚太来干什么”,“即使面对美国10%军力 中国也要做100%准备”的忧患意识是一致,有备才能无患。吴大使与罗将军区别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首先应考虑吴大使的韬光养晦之伐谋伐交,到了罗将军的“伐兵,攻城”已是不得已的事。
 
       引起国家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则外患,二则内忧。我以为,中国要害在内忧,而非外患。改革开放30年多年了,中国不是以前贫穷积弱,任人宰割、欺负的中国。“好战必亡”不仅不能带来荣誉,可能带来新的耻辱。对于平民百姓等弱势群体,最危险不是来自国外对他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形成威胁,而是身边不受约束的权力却在时刻威胁他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今天的中国,最有价值意义就是更加开放,革新内政,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跟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所谓文明,无外乎民主宪政、法治、理性,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
 
       今天,中国大陆如果实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民主宪政后,消除两种水火不容的意识形态,大陆和台湾自然而然会更快统一成为更强大的国家。倡导“共同发展”、“迈向命运共同体”“双赢互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平外交战略。才不会出现有些邻国实行民主宪政后,就跟我们貌合神离,好邻居和朋友越来越少的局面。中国如果是一个爱好和平,讲道理,遵守游戏规则,追求共同繁荣的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南韩等国家人民自然会叫美国撤出驻军。美国将失去整个亚洲、失去世界领导地位,内政外交,两岸关系,中美关系的盘局自然解套,才能真正瓦解美国为中国量身定做的C形军事和外交包围圈,不战而胜,以趋天下大同,世界和平。
  
       甲午战争的惨败,1905年小日本战胜强大的俄国,人们才醒悟到民主宪政体制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腐败无外交,没有清朝政府闭关自守、官员的腐败,甲午战役会惨败吗?李鸿章会签定《马关公约》的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吗?只有从忧患意识升华出来的使命和责任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去深层地反思,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中化文化“和谐”价值观、民主宪政管理体制三者之间振兴中华的内在必然性。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已有条评论

  • 匿名
点击我更换图片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